首页 > 致富案例

20年追梦 老农在太行山种出灵芝

时间:2012-09-15

  “专家的试验田里长着天麻、灵芝、猪苓、茯苓等药用菌类,这些菌类都特别难培育,但在专家的试验田里,却长势喜人。”老张说,这些人间难觅的“仙草”让他眼界大开。

  两年后婉拒高薪毅然返回家乡

  “药用菌类的培育和种植,需要大量的阔叶杂木枝干,而我家乡的山上,长着漫山遍野的阔叶杂木。如果能将‘仙草’扎根家乡,贫瘠的土地肯定也能生金。”老张说,他在专家的试验田里白干了两年多杂活儿,最苦最累的活儿他都抢着干。在这里的每一天,他都特别兴奋,浑身都是劲儿。

  “专家的每一句话,我都暗暗记下,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专家还曾采纳过我的建议,改良了菌类的保湿技术。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不说,还提高了药用菌类的成活率。”老张笑着说,他学成临走时,专家想要高薪聘请他当管理师,大面积种植药用菌类,但他婉拒了。在老张心里,更让他期待的是在家乡大展拳脚,这是他穷尽一生的梦想。

  试种了7年,“仙草”梦终于实现

  两年后,返回故土的老张第一次感到距离梦想不再是那么遥远。而距梦想实现,他又用了整整7年。

  2005年刚过完春节,老张就背着砍柴刀进了山,然后天天背回一堆堆的阔叶杂木枝干,以及给药用菌类遮阴、保湿的茅草。刚一开春,老张就开始将杂木剁碎、制成菌种,架上自家的大锅,给原料杀菌。

  除了照顾妻子,剩下的时间,他就扎在自己搭建的试验棚里忙活。培育、除菌、保湿、降温……老张一点都不敢马虎。这一年,他试种天麻如愿以偿地成功了。

  “农民没钱,干点事儿赔不起啊。”老张说,因种植药用菌类投入不小,2006年,他还是没敢大面积种植,而是继续试种。试种中,不少菌类植株也曾遭遇停止生长、杂菌感染,一片片枯死。老张根据当地地质、气候条件一点点地摸索着。

  “那几年,我把卖粮食换来的钱都扔进了实验棚里,但要想干成点啥哪能不坎坷呢。”说着,老张仰起头深深吐了一口气,一双几乎被皱纹掩盖的眼中充满坚毅。

  直到2011年,已将天麻、猪苓、茯苓、灵芝试种好几遍的老张,终于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药用菌类在太行山区气候环境中的种植技术。这一年,他59岁。

  20年实现一个梦,老张说并不长

  用20年的时间来实现改变家乡的梦想,这个时间,老张觉得并不长。他成功了,技术成熟了,可以大展拳脚了。

  赞皇镇上庄村的田英海在村里开着一家农资供销社,这几年挣了些钱。看到老张种药用菌挣了钱,他和村里几位村民坐不住了。2011年底,他们主动上门找到老张,表示愿意投资,和老张一起种植灵芝。

  这一年冬天,他们五六个人一起背着砍柴刀上山,硬是扛回五六吨阔叶杂木,大家又凑了6万多元,购买用来给菌类原料高温灭菌的小锅炉,制作了接种箱,定制了专门培育灵芝的玻璃瓶。

  今年3月,他们在田英海家的5亩地里建起了简易大棚,培育了2000多株灵芝。灵芝生长需要保持较高的湿度,温度也要保持在27℃至32℃之间。田英海和老张等人,每天24小时守在灵芝棚前,定时喷水,及时降温。

  灵芝造型美,不卖药材卖盆景

  几天前的一个上午,记者在老张的灵芝棚看到,四个灵芝棚中生长着四种不同品种的灵芝,一排排、一串串的灵芝从湿漉漉的细沙中探出头来,温润喜人,赏心悦目。

  “这些灵芝到了10月份就成熟了,因为它们的品相和造型都特别美,且灵芝叶片厚、颜色好,形状好。我们决定不卖药材,卖盆景。”田英海说,老张会给灵芝嫁接,嫁接的灵芝叶片在植株上不但天衣无缝,还能长好几层,造型更是美不胜收,给人带来一股祥瑞、喜庆之气。

  “长势这么好,造型这么美的灵芝,如果当药材卖,就太可惜了。我们决定等灵芝成熟后,将它们都做成盆景。一些形态不是很美的当做药材卖。”田英海说,为此,一个月前他们还到山东考察了一趟,那里的灵芝盆景每盆都卖到了2000元。“我们的灵芝造型要比他们的好很多。”

评论(条)
zhifujing.org  三农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