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种植

种蘑菇:省心的买卖不想做

时间:2008-09-17

    陈成杰:“龙头企业也不能够和农民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互相都感觉对方不讲信誉。”

    


终止合同容易,可是在接下来一年里,双孢菇种植户的日子可就不太好过了。

    李启朝:“不合作我掉到了600个平方,就不敢种那么多了。”

    王洪军:“亏损到最惨的时候,就不是价格高低的问题,就是没人收购。”

    王梁村的双孢菇大棚从原来的1650个降到了600个。李启朝也开始感觉到了单独面对市场的寒冷。

    李启朝:“这个商贩,他来就来,不来就不来,这个市场风险我们一点都不能抵抗。”

    


当地周边发展双孢菇的县市比较多,所以聚集了一些双孢菇加工公司。马集镇农户虽然没有了一个固定的收购公司,但还是可以把双孢菇分散卖给其他公司。为了卖得好,有的农户等到双孢菇长到很大之后再卖,但却事得其反。

    董进军:“加工企业最看重的,价格最高的,最好出口的,就是5公分到3.5公分的级菇。”

    李启朝:“质量好的就卖得快点,质量不好就不好卖。”

    农 户开始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2005年,王梁村成立了双孢菇协会,统一地进行质量管理。管理中培养料是最重要的技术。熟料可以提高双孢菇的质量和数量,原 来农户用的都是生料。但是如果把生料做成熟料就要用锅炉加热,每个锅炉需要一万多块钱,这是农户不能承受的。经过反复琢磨,董进军打起了氨水桶的主意。

    董进军:“用桶加水烧热,之后用管子把蒸汽通到棚里去。”

    


加热时,氨水桶要一字排开,再分别用管子通到大棚里。生料加工成熟料,一级菇的比例可以提高到90%以上。产量也可以从原来的每平方米7、8公斤提高到15公斤。

    董进军:“在我们这里用的氨水桶,省钱,如果用锅炉得一万多块呢。”

    马集镇双孢菇质量的提高吸引了更多加工公司来收购。收购的公司多了,农户就掌握了主动权,可以选择出价高的公司来销售。

    李启朝:“几个厂家,我给你2.8元,明天就给2.9元,后天给3元,竞争着收。”

    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大棚,第一年投入需要十四五万元。当年就可以有20多万元的收入。第二年投入只需要五六万元。李启朝重新盖起了大棚,种植面积从600平方米扩大到了2400平方米。

    


看到马集镇的双孢菇质量好了,原来的公司又主动找上门来,想要给农户包销,但是要有一些条件。

    王洪军:“微微比上年还要低上一毛,再一个每个大棚给300元的押金。”

    面对这样的包销条件,农户并不买账。

评论(条)
zhifujing.org  三农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