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致富经文稿

草原鹅一场蝗灾引发的新产业

时间:2010-06-18


凭借着草原放牧的经验,米兰在相距村庄十几公里的地方找到了泉眼,经过3天的整修,地下的泉水汇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溪。米兰也带着自家剩下的 4000多只鹅开始了长途跋涉。然而,她的这个举动却被村子里的人们认为是最愚蠢的行为。

喀拉苏村村民刘玉山:“鹅不能走太远,能走1-2公里,不熟悉也不行,再远了走不动,只能在这个范围之内。”

此时的米兰已经带着鹅群足足走了一天的时间来到了新的草场,她也学着牧马人的样子在草原上扎起了帐篷。但始终让她放心不下的是,鹅毕竟是家 禽,一下改变了它早出晚归的习性,能不能适应野外的生活环境。接连几天不管白天还是夜晚米兰始终不敢离开鹅群,但很快她就发现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

米兰:“只要它毛都搭全了以后基本上没什么影响。这些都是从风雨中走过来的,只要有草,碰上风雨一点也不影响他的进食量。”

就这样两个多月里,米兰选择了3处草场,每隔半个月就进行一次更换交替,以维持草场的生态。没想到这个做法,被县里专做肉制品的收购商梁成武 一眼看中,发现了里面潜在的市场价值。

经销商梁成武:“当时我们想的是一个牧啊,这是比较原始的饲养方式,鹅和鸡一些家禽不一样,吃天然草,绿色环保,这就是卖点。”

梁成武马上与以往有生意来往的乌鲁木齐一家食品销售公司联系,一番现场考察后,他们决定就在这个牧字上下功夫。

经销商王立明:“销售首先要找对象,你要给谁,你要产品定位,既然你要打了这个绿色的,你不能往农村推,只能往城市推广,越大的城市人越密集 越好销售。我们给南京苏州签订了80万斤当时。”

为了能让草原牧鹅形成特色,走得更远,当地政府还专门制定了一套养殖补贴的优惠政策。

昭苏县县长叶力夏提:“在发展草原牧鹅这一块一只鹅苗补助两元,有些发展的大,草原牧鹅的数量多,我们可以照顾给他划一块地供他发展。”

有了销路有了政策,大大激发了牧民养鹅的热情,如今,昭苏草原上牧鹅正在成倍的增长,梁成武和王立明也合作建立了加工厂,一条产销一体的产业 链已经在昭苏全面形成。

上一页2/2下一页
评论(条)
zhifujing.org  三农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