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电商

农村电商有坑 小白莫入

时间:2016-05-02

第五个是新常态下的城乡统筹要求

城乡统筹推进已经十年了,有成绩,也有不足。我看最重要的不足之一就是,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却在形成。这个影响很严重,意味着农民在信息化的进程中又全面落后,当智慧城市、工业4.0扑面而来的时候,农村依然在传统农业转型的道路上挣脱。不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城乡的统筹就缺了桥梁,农业的现代化也就少了动力。而推进农村信息化,互联网+就是一个突破口,电商是重要体现。只有把分散的小农业,通过互联网+形成一个大数据,充分实现市场对接,让农民特别是农村的年轻人能在互联网上掌握发展的主动,才能从本质上破解小农经济的种种弊端。

农村电商发展才开始 多看看新事物的闪光点

目前的农村电商发展怎么样?我看还是宽容地看,成绩还是可喜的,前景依然是良好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以青年人为主体的农村电商创业自发兴起

大量回乡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和部分大学生村官,开始运用电商这一便捷的平台,销售农村土特产品,还有新农人群体普遍在运用电商载体。根据阿里巴巴研究院的数据,2014年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注册地址在乡镇的农村卖家达66万个,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阿里零售平台上的新农人群体突破100万人。

二是农村电商要素开始在部分村镇聚集

出现“淘宝村”“淘宝镇”这样的新事物,大量网商聚集在农村,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形成电子商务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截止到2014年底,国内已经发现淘宝村211个,涵盖网店7万个,直接就业28万人,并带来物流快递、包装等服务业大量间接就业,形成电商兴、百业旺、农村活的喜人景象。

三是县域电商发展风生水起

2014年中国“电商百佳县”榜单表明,“互联网+”与县域经济相融合,拥有巨大的探索空间,县域电子商务快速、持续发展的过程,吸引了当地大量企业及上下游合作伙伴大规模参与、相互促进,电子商务正逐步与县域经济深入融合。比如位居“电商百佳县”之首的义乌,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153亿元,当地网商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开通的账户总数超过24万个,远远超过实体商铺的数量。

四是农产品电商深入发展

《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上农产品的销售额从2010年的3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超过800亿元,年均增速112.15%;2014年我国涉农类电商企业达到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有4000家;2014年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为75万个,较2013年增长61%,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五是电商下乡加速推进

自2014年10月提出“千县万村”计划以来,阿里巴巴农村电商战略已经在全国铺开,到2015年3月底,根据媒体披露的数字,“村淘”已进驻全国10多个省区市,覆盖800多个村,推进速度相当快;京东农村战略推进同样神速,到2015年5月已经建成县级服务中心200个,在1.8万个乡村建立了乡村合作点,开设京东帮700多家;苏宁易购服务站规模达到1000家,今年将建成1500家。中国邮政也开始加速农村电商布局,遂昌赶街模式走出浙江在上千个村复制,村村乐、淘实惠等区域农村电商平台加速扩展。在一些地方可以看到,在经过初期的尝试后,农民的网购行为越来越大胆,由一般的服饰鞋帽、日用商品发展到采购大型家电、家具、健身器材等产品。虽然不能说目前电商下乡取得明显成效,但至少已经打开农村电商市场的缺口,农民的消费新习惯正在养成,后续的发展值得期待。

显然,从面上的观察可以看得出,农村电商方兴未艾,成绩不宜低估,未来不可悲观。

农村内生金融不可过度神话 电商与金融在并肩作战

那么在讨论农村电商的过程中,李昌平先生话锋一转,随即开始了农村内生金融的深度论述,认为:“内因是决定性的,外因是辅助性的。内置金融村社是内因,电商只是外因。在内因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外因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怎么看这一番论述呢?

首先,要承认,农村金融的问题,放到再怎么高的地位去论述也是合适的

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而从一般经济理论来看,金融确实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所有产业资本的终极方向。

其次,要细分农村金融,内生金融只是农村金融的一小部分。农村金融的类别很多,既有商业银行的农村业务,也有农村政策性金融,还有以农村为主要阵地的三农金融,再就是农民的草根型内生金融。在目前农村的金融饥渴中,虽然商业银行提供的农村金融不乏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但总体还是提供了大头,农民的草根金融只是毛毛雨。当然可以批评政策不给农民放开,但目前的农村金融现状至少是这样。

第三,是不是还给农民金融的权利,农村内生金融就会风风火火?

我看未必。一个是农民现在缺少金融人才和管理能力,多少本意良好的农村合作金融最后变成了高息揽储再放高利贷的“异形”钱庄,一遇风险,跑路频频。最近的江浙一带,农村合作金融负责人跑路的新闻再次出现。有人指责监管不到位,监管的手哪里够得着农民?我在基层工作过,如果给农村的干部再讲大办农村金融,他们首先会跳出来反对,因为2000年农民合作基金会关闭后的“烂尾工程”至今有些地方还没有收拾完,新的再出问题怎么办?不是最后又成了基层政府的责任?还有人老给我讲,台湾那边农民金融搞得就不错,大陆这边怎么不行。后来我了解了一下,发现一个情况,那边的农民金融用的都是城里的金融人才,我们什么情况呀?能请得起吗?另一个根本的问题在于,目前农村金融的困境在于整个农村的衰败,一个连人都在大量撤离的农村根本不可能办起来欣欣向荣的农村金融来。我也到基层去看一些农村合作金融的试点,听到的情况是,一年就开两次门,一次是放贷的时候,政府的注资和配套的入股,一开门就被农民贷完,然后就关门了;再一次是收贷的时候,这个门可能要开很多天,因为过程慢,还得好好算账。这种状态下农村内生金融,发育的日子还长着呢。

评论(条)
zhifujing.org  三农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