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网 > 创业故事

让农村孩子们免费上大学,让教育创业者年入百万

时间:2014-11-08


见到陈建冬的时候,他刚结束了一上午的会议,从拥堵的二环路上匆忙赶来。他说下午还要去机场接一个客户。细密的汗珠从红润的额头渗了出来。自从选择了创业之路,他的时间总是觉得不够用。

朋友眼中的陈建东性格温和,厨艺很棒,还能做一手好菜。但他的微信个性签名却充满了隐忍的霸气——“你若不坚强,谁替你勇敢?男人!你可以不伟大,但必须有责任。”从一开始的北漂草根,到北京燕园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谁都能想到背后一路艰辛,但他的朋友们从来没有听过他的哪怕一丝抱怨,做任何事总是稳稳的,“富态而温雅”,这是一个朋友对他的评价。

但很少有人知道,就是这样一个热爱生活,“富态而温雅”的人,青春年华却已历经人生沧桑,甚至生死考验。可贵的是,他一路走来,一路乐观,从来不忘初心。

能折腾的青春

出生安徽淮南的陈建冬,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父母务农。为养活4个孩子,记忆中的父亲当过厨师,做过木匠,卖过煤球,贩过布匹也收过废铁。许是受父亲影响,陈建冬从小便对经商非常感兴趣,买进卖出的市场规律让他着迷。

天性乐观的陈建冬好学也好交朋友,小学初中都过得十分开心乐呵。对机械颇有天赋的他,拖拉机、收割机、摩托车,各种车辆只要摆弄一会,他就能无师自通地稳稳开走。然而,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他中考这年被打破了。大姐查出了严重的肾病,高昂的治疗费用一下子让家中的生活开始捉襟见肘。

看着父母操劳的身影,懂事的陈建冬特别想为家庭分担。细心的他发现,从家里到市区的路十分泥泞,三轮车又慢。他灵机一动,推出了哥哥结婚时买了就搁置的摩托车,从家里到市区的公交站,开始当起了的哥。“那会油费才一块六一升,中考后跑了2个月,居然赚了6000块。”陈建冬回忆说,“要知道那会我们高中一年的学费才540元。”解决了学费,还增补了家用,又锻炼了自己。这件事带给少年的成就感无法形容,他的兼职之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周一到周五上学,周六日继续去做兼职,两天能挣100元。”

到了高中后,两天挣100元也不能再满足他。他又开始盯上了更大的“市场”。“我们高中是市重点,宿舍有限,学校鼓励学生在外面租房。那会学校周围都是出租房,一般是一间屋子80元一个月,我租一整片,一间六七十元就能拿下,一转手,一间屋子能挣个三四十。”如果说哥哥的摩托车还停留在用别人的投资来做事,那么这次借助包租房,陈建冬彻底宣告独立。

北京,我来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在陈建冬心底深处,觉得自己的未来一定会走出去,在一个更大天地的。毕竟因为牵扯了太多精力,高考的时候,他离本科线差了6分。北京工作的一个表姐推荐他来读一所学校,这就是当时北京最大的民办高校,吉利大学。但是,家里情况并没有转好,高昂的学费怎么办?只能借。带着借来的学费,陈建冬踏上了北上的火车。那时的他还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和这座城市,未来将会书写怎样的灿烂,又会经历怎样的生死离合。

学费解决了,生活费怎么办?学校报到是在9月份。6月底,陈建冬来到了北京,在表姐工作的汽车美容店兼职,一个月800元工资。伶俐又踏实的他特别能张罗生意,深得老板喜爱,干满2个月,老板主动给了3个月的工资。生活费也有了。

陈建冬学的是工商管理的自考专业,吉利大学的讲师都是从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聘请过来的,他迄今还记得在商学院听的第一堂课。“七十多岁的老爷子,北大教授,引经据典,出口成章。特别博学也特别会讲课。他的课堂永远都是座无虚席。教授给我打开了另一种眼界,真心觉得,北京真的是人才辈出的地方。”陈建冬谈到,有位很优秀的学弟和他聊起为什么会选择来北京读书,“学弟说他父亲说了句很经典的话,去北京看广告都比在家接触的知识多。”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城市资源的高度集中。

和别人看到的大学不一样,在陈建冬的眼里,吉利除了有优美的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之外,“几万名学生的消费市场,遍地都是商机。”从姐夫那儿借的学费他从来没打过鼓,因为相信一定有能力靠自己挣回来。他接着把兼职进行到底。平安夜前几天,他从离学校半个小时车程的水屯批发市场3.5元一斤进了一箱苹果,10块钱一个全部卖了出去。初入大学,他做过各种校园代理,产品推销,人力资源中介。但他在大学更值得纪念的事情,是加入了校学生会。

一进去就当了外联部部长。因为就我一人,典型光杆司令。”陈建冬笑着说。但这位光杆很快便找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进来。高校的很多活动并不是学校来拨款,有时需要出去拉赞助。第一次去拉赞助,陈建冬选择了中关村的海龙商场,跑到第二家的时候就拉来了15000元。“拉赞助其实还是一种商业需求。我觉得没有必要低声下气,我需要钱,你需要宣传,讲明白道理,合作就产生了。这个过程也有利于学生锻炼,出去适应社会,尤其是市场营销和经管类专业。”陈建冬觉得道理很简单。有了赞助,便可以高质量地组织活动,外出联络,筹办晚会,带大伙去旅游。“10月份,香山红叶,爬长城。我们各个学院在一起发布信息,策划活动。通过活动结交朋友,而且团体走票价便宜,能给大家切实的实惠。还锻炼了部员能力。我常说,这不仅仅是给学生会在做事,更是在创造让你毕业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外联部很快便成为学生会里的重要角色,在别的部门人员不断流失的时候,陈建冬的部门却从来没间断过进新人,人气越来越旺,他也从“光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司令”。

 “最有意思的是结实许多好朋友,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陈建冬回忆,眼睛里面都是欢乐。

组织军训、培训礼仪标兵、协助学校开展活动,还有各种兼职。但这丝毫不影响陈建冬的学习。自考是需要恒心和毅力的事情,许多人三四年都未必能全考过,但陈建冬却48门课程,两年多就轻松考了下来,得益于吉利宽松的氛围和环境,让他有了更多时间去实践。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大学只是他们的过场,但对于另一些人而言,他们却是大学的主人。参与并建设着让它变得更美好的每一刻。陈建冬的日子过得精彩而丰富,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常常在心底呐喊:北京,我来了!

人生遽变

2008年816日,大三暑假,陈建冬对这个日期记得非常清楚。那天在为奥运会培训礼仪标兵的时候,忽然觉得浑身没劲特别累。开始以为中暑了,后来越来越不对劲。他请了假让表姐陪着去了一趟医院。

 “去的是北大人民第一医院。做完体检,拿到报告一看,晴天霹雳,慢性肾衰竭,也就是尿毒症。”陈建冬说,“当时候一位姓董的教授跟我说,小伙子,你身体真是挺好的,正常指标40~140,你都3530了,居然还能自己走过来看病。”

命运就这样毫无征兆地跟他开了这样一个玩笑。当天下午,陈建冬就做了血液透析,从此开始了长达近一年的住院生涯。

最近有句话特别火,也特别适合他——“命运向我露出了它的獠牙,我却笑着冲它做个鬼脸。”

从开始的震惊到接受,乐观坚强的基因此时在他体内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心底就一个信念,这道坎我一定能迈过去!”

同病房6个病友,陈建冬年龄最小病情最严重。一个星期要做3次的血液透析。“每次都是早晨8点往那儿一躺,一做就是4个小时。”陈建冬说,“当时候最大的焦虑就是,看着时间一点点浪费,也会问自己,难道我以后就这么着过了吗,废了吗?”而且30多万的治疗费用也高悬在了头上。

 

就在这时候,得知他病情的学校开始了“拯救行动”。学生会的主席刘勇,副主席李东发起了捐款,最后募捐了12万多的治疗费。

“那是吉利建校以来为个人募捐最多的一次。而且后来我才知道,生活部的女同学们吃饭时间抱着捐款箱去食堂,跟碰到的每一个不认识的人说,同学,请你少喝一瓶饮料,少买一点零食,捐点钱救救我们的部长吧!”说到这里,他有些哽咽,“更让我感动的是,校党委副书记刘艳,过来看我时抱着我就哭。她是我们学校的最美女书记,这也是4年来美女老师第一次流眼泪。当时候我就觉得,这么多人帮我,必须要撑下去,我不能欠着这么多情谊就这么闪人了,太不仗义了!”

此后,即使再长时间做透析,陈建冬也不再怀疑,他开始大量地看书,很多励志故事给了他勇气。有意思的是,他最常读的书居然是销售类,能想起来的一本是《人脉是可以设计的》。多么真实的一种乐观!

本来一直瞒着家人的陈建冬在医生“委婉”的建议下,不得不吐露了真相。连夜赶来的父亲却成为了他的再生希望——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血型匹配,父亲决定把自己的肾移植给儿子。但这么大的手术,自然也蕴含着高风险。

 “我爸那会跟我讲,儿子,我能给你的就是一个肾。之后我们父子俩命运如何,就看老天爷的安排了!”陈建冬回忆道。

2009年115日,陈建冬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在友谊医院,陈建冬接受了父亲的肾移植。苍天有眼,手术非常成功。这一天,他的重生纪念日。

创业到创爱

重回校园的陈建冬觉得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他开始马不停蹄地奔着自己的创业之路开进。他说:“从来到北京的第一年,我就决定一定要创业。经历了这件事情后,这种念头更加强烈。”

对教育一直充满浓厚兴趣的他在做教辅产品的表哥帮助下开始了摸索。校学生科科长翁斌老师的一番话更是给了他莫大鼓励:“陈建冬,我觉得你是那种做什么都可以做好的人。你选择的这条路也非常合适,但是,永远别忘了,最重要的,一定是坚持。”

考级培训、代考报名,陈建冬一点一点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学校周边租房很贵,但必须有个办公地点呀。他灵机一动,租房干嘛不租地。2009底,他干脆在学校东门外加油站旁边租了一块50平米的地皮,花7000元自建了一座彩钢房,地板、墙纸都是自己铺自己贴。前后花了还不到2万块。

因为为人热心信誉度又高,找他来的客户源源不断,很快便积累了一桶金。但做教育,他一直有个梦想,觉得一定要去北大。2010年初,他到北大找办公室。很偶然地遇到一位名叫顾林迪的老师。顾老师已经70多岁,退休前是北大校长助理,也是燕园国际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两人一见如故,顾老师被陈建冬的事业之心打动,全权将燕园国际交给了他去运营。这份知己般的信任让陈建冬感动不已,他立志一定要把燕园国际做大做强。

从自考培训,到市场综合需求。金融、考研、EMBA培训……陈建冬不断开发新产品新业务,从顾老师最初在北京的6家分校发展到了今天的22家。

 “最难的是起步的时候,业务很难做,房租很高。北大的房租,8元一平米。每个月房租就得16。后来慢慢打开局面,从最初的4个员工,到现在好几十人。”陈建冬说,“我的员工有清华毕业的双料硕士研究生,也有吉利毕业的学生。我用人不看文凭,只看能力。面试时更希望应聘者能跟面试官多做互动,而不是抱着简历杵在那儿。”

陈建冬认为,其实创业最重要的是平衡心态,要认识自我,还要及时调整。“去年7月份,我忽然觉得特别累。就是我整天在忙,员工却很闲。于是一个人跑到青海湖,湖边坐了几天,想清楚很多事情。回来后调整了工作结构,现在把很多事情交给了员工,业务有所跟进,自己也没那么忙了。

多出来的时间,想到自己困难时候那么多人的帮助,陈建冬也想为别人做些什么。于是他开始积极参加和组织很多公益活动,在安徽自己高中毕业的母校创立了教育基金。奖励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每年还把带高考毕业班的老师们接出来旅游。“老师很重要,尤其是毕业班老师,都非常辛苦。”想到自己学生时代帮助过自己的老师,陈建冬是一个非常感念师恩的人。

最近他又在着手做一项北大燕园阳光助学创业工程,响应国家扶植职业教育政策,实行政府扶持,学校合作,市场化运营的双轨制运营模式,让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可以像他当年一样半工半读完成学业。为了保障学生权益,他还联合了中国律师协会和社会知名律师组成律师援助团,解决受助学生助学、实习和就业中的所有维权难题。目前这个项目正在全国招募合作代理,冬哥说,他要让每个贫困的孩子都能上的起大学,让每个愿意帮助贫困孩子的代理招生点年入百万。

长期生活在北京这座雾霾城市,他还参加了西藏冰川计划。计划拍下一座冰川,命名为“建冬峰”,观察它的消融,支持环境保护。

每一个优秀的创业者背后,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的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只有自己知道,而当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经历过生死考验,重生的陈建冬对生命充满了感恩和珍惜。他总觉得生活中有太多事情还没有做。从创业到创爱,命运给了他残酷考验,同时也向他展示了生命中还有更多的精彩和可能。


文章来自冬哥博客:http://yanyuanguoji.com

评论(条)
zhifujing.org  三农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