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致富经文稿

赶点儿出售獭兔皮(2007.4.19)

时间:2008-08-13
2007年3月28号一大早,从嘉兴桐乡赶来的獭兔收购商在杨松庆的养殖场里忙前忙后,看起来他对有些兔子并不满意。

    嘉兴桐乡獭兔收购商 沈鹤坤:“这个兔子,这里还有一个沟沟,如果这个沟沟没有就可以,这个叫肚缝,就是肚缝,这里开毛,这是长好的,长好就平坦,平平的,这个就没有长好,过几天平了就可以了。”

    记者:“大概还有多少天会长好呢?”

    沈鹤坤:“这个大概还要15天左右,这个兔子宰下的话,这个皮子只有几元钱,不值钱。”

    3月底是冬季獭兔出栏的最后时机,练市镇的獭兔养殖户都会在这个时候把5个月大的獭兔卖掉。皮毛平整的獭兔当天的收购价格是每只48元,收购商要是看走眼,收到质量不好的獭兔在皮毛市场只能卖十几元,他当然不能掉以轻心。

    


记者:“你们一般用什么方法?”

    沈鹤坤:“基本上是目测,吹一下那个毛,就是看那个毛密不密。”

    记者:“吹一下怎么看出来呢?”

    沈鹤坤:“你这样子吹一下,肉就见出来了,如果好的话,这里看不见的。密的话吹不开的,如果稀的话可以看到,这个肚皮上,一看就知道。”

    獭兔皮毛的密度和平整度是判断皮张好坏的重要指标,但是,就算是同样的质量,养殖户们如果掌握不好卖獭兔的时机,赚钱也不那么容易。

    


浙江湖州的练市镇养殖獭兔已经有近10年的历史了,2004年,随着獭兔市场转热,练市镇开始对獭兔养殖户进行每只一元的补贴,这大大调动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西堡村的杨松庆的养殖规模从2000只一下就涨到了一万多只,规模上去了,他感到在市场价格上却做不了主。

    练市镇獭兔养殖户 杨松庆:“当时的时候,我不知道行情,收购商说多少就多少,加一元钱都不行。”

    一万多只獭兔本来是杨老汉的财富,但卖不上好价钱,反而却成了他的心病,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就让刚刚中专毕业的儿子杨兴祥回家帮自己经营兔场。2004年11月,杨兴祥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杨松庆的儿子 杨兴祥:“他们收的次数很多了,兔子越收越小,价格还每天都在涨。”

    以前大兔子卖出去都难,现在,连三个月的小兔子都成了收购商争抢的对象,杨兴祥留了个心眼,等下一次收购商来的时候,探探他们的口风。

    


杨兴祥:“问他们现在抓多少价格,他们反而来问我们。”

    以前的价格是收购商说了算,现在自己竟然能给兔子定价,杨兴祥越想这事情就越蹊跷,他和父亲一商量,剩下的兔子都不卖了,看看这葫芦里究竟卖得什么药。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杨老汉提心吊胆,生怕价格会突然下跌,杨兴祥却一直坚持不卖。一个月后,每只獭兔从65元涨到了75元,个头 大的还能卖到八九十元,这个价格可是杨老汉养兔子6年来的最高价了。多养了一个月,这些兔子就让杨老汉比平时多赚了1万块,他很庆幸自己的当初没有卖掉獭 兔。

上一页1/3下一页
评论(条)
zhifujing.org  三农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