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案例

广西防城港枯僚屯:抱团养鱼 就地生财

时间:2013-05-14

报道,据防城港日报消息,他们未曾受过专业教育,却有一手养鱼的好手艺;他们年届不惑,却依然虚心学习;他们文化不高,却无私地将自己所学所知全都传授给创业伙伴。他们,就是上思县公正乡三英村枯僚屯网箱养鱼致富带头小组。

  困境中爆发财富梦想

三英村,区定贫困村,山高坡陡耕地少,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2003年之前,三英村的群众只靠种植农作物和割松脂获得微薄的收入,产业结构单一,年均人收入不及1500元。但是三英村还有许多山林尚未开发,还有许多河道尚未使用,如何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村民们一直在苦苦思索。

看着贫困落后的家乡,每个男子汉都有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但是该如何找到突破口?是走老路,出去打工,还是留下,在家乡想出一个办法重整山河寻找致富之路,重压之下,硬汉们该何去何从?谁也没有想到,不久之后,枯僚屯组长黎友斌带领村上6个人作出了一个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举动,就是这个举动不仅使7户带头致富,还开创了三英村网箱养鱼的先河,给三英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带来新的曙光。

2003年三英村枯僚屯网箱养鱼小组开始着手网箱养鱼,在几乎倾入所有积蓄后,养鱼小组的成员们精心料理,一年时间就收回成本,实现财富翻倍。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将网箱养鱼发展成100多箱,年产鱼5万公斤,年收入超过50万元。这一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偷师自学,自力更生

网箱养鱼小组的财富起点是国有凤亭河水库边上的一块石头,作为枯僚屯组长,看着群众过着艰苦的生活,黎友斌心里很不是滋味,经常坐在家门口前的凤亭河水库的石头上思考着如何脱贫走上致富之路。看着山清水秀的家乡,突然一道灵光闪过,他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网箱养鱼。说干就干,他召集几个屯里有魄力的年轻人一起商议网箱养鱼的事情,也把当时外出务工的梁景辉和曾当过兵的梁景学拉了回来,抱成团,一起投身到陌生的养鱼事业中去。

养鱼小组就这样成立了,他们克服资金缺乏,交通不便的困难,硬是去南宁买回了网箱开始养鱼,但是他们如何克服缺技术这个硬伤呢?

他们去钦州市偷偷学习当地居民的网箱养鱼技术,经过不间断的偷师,看着钦州居民靠网箱养鱼发家,他们对养鱼致富更加有信心了。他们买回来光碟、书籍在家研究,创业伙伴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前几年,百洋公司在三英村建起了大型网箱养鱼基地,养鱼小组也在基地旁边默默地观察、学习先进的养鱼经验。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通过偷师、看书、看光碟、查资料、配饲料等,养鱼小组成员都掌握了一手高超的养鱼技术,从当年的养鱼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现在养鱼小组的成员一旦发现鱼生病,马上就能看出来,且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黎友斌告诉笔者:现在如果有鱼生病,我能去饲料店买鱼药回来混在饲料里给鱼治病,但是更多的是平时抓好消毒和网箱清洁,清洗网衣上的藻类和杂物。有时鱼生病会让人焦头烂额,但是把鱼治好,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快乐。

  第一书记帮大忙

2012年,三英村来了党组织第一书记、市招商局干部邹优胜。当邹优胜走访时发现养鱼小组自发发展网箱养鱼时,就开始为这个养鱼小组东奔西走。从南宁找来收购商,帮助收购成鱼;从市县两级拉来项目,对网箱养鱼进行帮扶;从县畜牧水产局拉来相关专家,对养鱼户进行技术指导;从饲料公司拉来经理,承诺给网箱养殖户赊销饲料。第一书记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帮助养鱼小组解决了养殖难、管理难、销售难的问题。

现在枯僚屯网箱养鱼致富带头小组的成员们养的鱼成活率高,肉质好,绿色环保,市场前景广阔。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向同行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靠着勤劳的双手,把养鱼事业做大。2012年,致富带头小组共网箱养鱼100多箱,年出鱼5万公斤,收入超过50万元。

2013年,看见枯僚屯网箱养鱼致富带头小组养殖成功,在第一书记邹优胜的大力倡导下,三英村村民也纷纷效仿,一时间枯僚屯掀起了网箱养鱼的高潮。如今村民们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发挥沿河沿库山多的天然优势,大力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网箱养殖四大家鱼。预计2013年每户网箱养殖户年均人收入达1.5万元以上,三英村的村民真可谓做到了“就地生财”。

评论(条)
zhifujing.org  三农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