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养技术 > 黄鳝泥鳅

黄鳝泥鳅生态循环养殖四大创新核心技术

时间:2011-10-13

  黄鳝静水无土养殖鱼菜共生项目适合返乡创业和多种经营。项目发明人、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河南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我国生态养殖领域生态工程和水生生物双博士周文宗先生,曾主持完成省级课题24项,参与“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及省级课题11项,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持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历经多年科研攻关,实现了“十大技术创新”,近年来又突破传统养殖方式,开创“防渗膜池静水无土养殖黄鳝”、“防渗膜池静水无土养殖泥鳅”、“网箱养鳝越冬与提前放种”和“黄鳝泥鳅养殖池鱼菜共生”四大科技创新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一、防渗膜池静水无土养殖黄鳝专利技术
  薄膜池养鳝技术是周文宗博士继网箱养鳝和水泥池养鳝之后的第三代发明技术,在北方缺水地区也可实现养殖黄鳝的梦想,对盐碱地等废弃土地同样可以利用。央视七套科技苑栏目2009年12月2日以《巧用薄膜养黄鳝》为题,报道了这一科技创新成果。与传统的网箱和水泥池养鳝方式相比,防渗漏薄膜土池养鳝方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薄膜池上搭建大棚解决了网箱养殖无法越冬和水面大不易管理的问题,同时与建水泥池相比,建池成本仅为水泥池的一半;一个工人仅仅只需一天就可以完成一个薄膜池的挖池、安装进排水口、铺膜等工作。防渗膜采用经意大利全自动土工生产设备经三层共挤技术制成的优质聚乙烯原生树脂,依据美国 GRI 标准和 ASTM 测试标准执行生产,无毒环保、施工快速。显著特性:高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好、抗植物根系穿透、防渗系数高、抗老化、抗紫外线,抗分解力强可保证防渗膜八年使用寿命。薄膜鳝池便于观察、驯食容易、管理方便;换水清淤彻底,水体保质期长;泼洒药液无死角,防治疾病效果好;冬季水温比水泥池高,利于延长黄鳝采食期;捕捞作业劳动强度低;池壁非常光滑,不会造成鳝鱼体表粘膜损伤,可预防鱼病发生;土地复垦性最好,适合土地流转后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性利用;防渗膜可塑性、可补性好;鳝池不需脱碱和消毒。

  核心技术二、防渗膜池静水无土养殖泥鳅专利技术
  传统的泥鳅养殖,采用露天池塘有土散养方式,亩产只有两三百公斤,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且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入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殖泥鳅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而本中心的工厂化薄膜池-网箱有机结合集约化静水无土养殖泥鳅,延长了泥鳅的生长期,使一年四季都可实现生产。且具有放养密度大、网箱设置水域选择灵活、单产高、管理方便和捕捞容易、越冬便利等特点,是一种集约化养殖方式。

  核心技术三、网箱养鳝越冬与提前放种专利技术
  黄鳝养殖常规放种时间通常集中在每年六月下旬到七月底(过早放种温度不稳定,黄鳝处于繁殖高峰期,成活率较低),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种苗价格飙升(18~25元/斤)。但如果八月后放种,则养殖时间短影响黄鳝生长速度。近年来,周文宗打破常规研制成功并在他的示范基地实施提前放种技术。周文宗博士放养“隔年苗”和人工繁殖苗种的成功实践证明:温差和繁殖季节不是制约提前放种的关键因子,只要正确筛选鳝种,提高苗种质量,黄鳝提前放种是完全可行的。采用提前放种技术,一年四季(如:4、5、8、9等月)都可以放种。4、5月份购买的苗种仅仅十几块钱,正当六月底放种高峰期时可以卖到二十多,这么大的利润空间为什么不去争取呢?利用提前放种技术相对延长了黄鳝的养殖周期,提高了增重倍数,而且越冬结合薄膜池搭建大棚,不仅解决了越冬的问题,而且也增加了经济收入。

  核心技术四、黄鳝泥鳅养殖池“鱼菜共生”专利技术
  “鱼菜共生”专利技术,是周文宗博士在生态养鳝鳅领域内的一大发现。池养黄鳝一般在水面放养水葫芦和水花生,虽有调节水质的功能,但存在与鳝鱼争空间的问题。在周文宗建立的“水生蔬菜--微生物—黄鳝、泥鳅”鱼菜共生系统中,水生蔬菜可吸收养殖水中鱼类代谢排放的氮、磷等营养盐类,去除水中80~90%的悬浮物质以及70~80%的有机物质,减少90~95%的生物耗氧量,且能使水中的PH值保持在标准范围。水生蔬菜还能给水体消毒(其根系分泌的植物杀菌剂能杀死90~95%的病原菌),使鱼池水体具备自我修复能力。本鱼菜共生系统所配置的全价配合饲料含有鱼粉、骨粉等优质原料,恰好使微量元素的供给得以补充。成功种植的蔬菜为空心菜、水芹、生菜、番茄。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避免了水葫芦疯长带来的环境污染。

评论(条)
zhifujing.org  三农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