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问题

55%的农人都在亏钱!那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你们还好吗?

时间:2019-05-15

在我国,农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都知道很重要,却被很多人看不起。曾经有人在农业圈做了一个小调查,55%的农人认为自己在亏钱。面对这么高的亏钱比例,为什么还有大批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做一个农民呢?

今年正好是五四运动的100周年,当我们再次将目光落在青年们的身上时,我们不难发现:

总有一些人,在人群中选择了“逆行”。

“我想结婚,却没人愿意嫁农村”

——四川·南充:赵天勇

今年是赵天勇返乡务农的第6年,在这之前,赵天勇是一名在化工厂工作了7年的调色工程师。调色工程师的身份,并没有让他的生活丰富多彩,反而越发地厌倦了这种程式化的工作。

曾经的儿时乐园,故乡的轻风细雨,田间的鸣虫喧,似乎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在呼唤着他;再加上父母年事已高,又不愿进城,赵天勇鼓足了勇气,“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

在踏上返乡路之前,赵天勇经过了漫长的思想斗争,终于下定决心;但是,当他回到故乡之后,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村里人的“说三道四”,父母的“以死相逼”,乡干部的“冷嘲热讽”,都让这个本有些木讷的年轻人,更加沉默孤独。

他想不明白,这明明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却为什么容不下我的归来?

赵天勇决定用实际行动说服父母和证明给乡亲们看,学习有机种植,死磕一碗面!六年过去了,小赵坚持生态有机的种养方式,开始让村里人刮目相看,也成了当地政府眼中振兴乡村的“实践专家”,关照有加。

由于农村再无同龄人,也无人愿意嫁农村,赵天勇的婚姻大事,成了返乡后最大的困扰,父母们为此都快流干了眼泪,却依然没有遇到一个合适的人。

“我想对所有乡亲好,可是结局让我寒了心”

——甘肃·庆阳:吴龙

2015年7月,吴龙刚刚领到大学的毕业证书,就离开了北京,回到甘肃庆阳的老家。

与其他人的返乡不一样,吴龙的返乡似乎带有先天的使命感:出生在西北贫困山村——从小家境贫寒刻苦学习——家乡特产丰富产品廉价——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家乡的命运——大学毫不犹豫报考了畜牧专业——学业有成后回到家乡实现梦想。

这样逆袭的剧本,犹如上世纪“科学报国”的主旋律影片,主角最终都会功成名就。但是放在如今“农业振兴乡村”的现实主义题材里,结局大多难以接受。

可能剧情还在发生,主角还未成名,现在尚无可定论。

如果不是去年见到吴龙,我很难想象他的这条路走得有多艰难,满脸沧桑,故事都挂在这张1988年的脸上。

数年准备,终上战场,学业有成、信心满满的吴龙回到家乡后,立即开始大动干戈,实践着他的“生态农业振兴乡村”的梦想。

然而农村的事情并非想象中简单,甚至比想象中的困难还难以让人接受。从承包土地种草养牛,到租赁废窑洞循环养殖,从带领乡亲生态种植,到包产包销高价收购,吴龙和他的合伙人这几年里掉进了这条返乡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坑。

并非人心不古,而是村里的人性来得更直接。

四年时间不到,贫下中农的吴龙和表弟,已经欠下了150多万债务。

“我现在每年还一点,但我相信时间的价值。”吴龙说,“现在已经有村民开始理解我们坚持生态循环种养的意义了。”

“放手也是一种爱”

——广东·高州:李淼

当然,大多的返乡只是一时冲动,而能够付诸实践并坚持下来的,是极少数。

广东高州,是中国水果之乡。2013年,大学毕业两年后的李淼,打算回到农村,靠土地创业。这一想法,得到昔日的同窗好友阿成和阿茂的响应,三人一拍即合,说做就做。

然而,三个大学毕业生,组成的豪华返乡阵容,也填不满返乡的坑,三人跌跌撞撞,最终只在这条路上坚持了两年,因为各自家庭的反对和变故,阿成和阿茂只得暂时选择离开。

只剩下李淼一人,继续留在村里。

青春是一场战场,有人战后退伍,有人继续战斗,但所有参加过的战役,都是荣誉的勋章。无论最终我们是否散场,但当初毅然回到村里,都值得被赞扬。离开后的阿成和阿茂,也一直在继续鼓励和支持着李淼。

他们三人的共同好友李彦庭说:“如果没有思考清楚,返乡就是一场冲动的惩罚。

但思考清楚了,基本上都不会再返乡了。

我们回到农村,能够给农村带去什么?什么才是故乡稀缺的?”

我们还要在农业这条路上栽多少跟头?

返乡投身农业青年中,其实大部分都生活得比较艰难。

虽然最近十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而使农业也开始走向机械化和规模化的道路上了。

但是,对于全国来说,大部分农民的种植还停留在规模较小的阶段,他们被称为小农户。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至2016年底,在全国2亿多农户中,多达78.6%的农户经营耕地面积不足10亩。由于土地太少,再加上种地成本的不断增加,让大多数的农民根据就无法靠种地养家糊口,更别说发家致富了。

这就是很多农民的现状!

虽然如此,但是从那些返乡投身家乡农业青年的身上,我们却看到了另一个希望,而这份希望才是延续我们人类文明的美好本质。

不变的土地情结

土地是万物之母,只要撒下种子,就能结出果实。食材、衣物、树木,抑或器物,一切维系着我们生命的生命,都是来自于土地里。

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土地情结。千百年来,这是我们不变的情怀,也凝聚着我们的每个家庭;它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底色。

所有的离开,都只是短暂的分别;生于土地的人,也最终会回到土地。

上一页1/2下一页
评论(条)
zhifujing.org  三农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