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资讯

打工返乡建香菇基地 带动村民致富

时间:2018-06-16

张屯村的村民在孙成源的香菇大棚里打工。文/本报记者马征 图/由受访者提供

2016年11月,在外打工多年的孙成源回到家乡——普兰店区星台街道。人还没安顿好,孙成源就在皮双公路旁的张屯村建起了香菇大棚。如今,一年半过去了,孙成源已经在张屯村建了35个香菇大棚,占地50亩,成为普兰店区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让当地近百户低收入村民每月多了2000多元的收入。

在南方吃饭“吃”出在大连养香菇念头

已经40岁的孙成源在20多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起初是在外打工,后来逐渐干起了服装生意,成年到头的往南方跑,对香菇养殖还真是门外汉。”孙成源说,他会兴起养殖香菇的念头,就是在一次次到南方进货时决定的。“每次到南方,我的朋友只要请我吃饭,饭桌上食用菌是必不可少的,时间久了,我也发现南方人吃饭还真离不了食用菌。”就是这么个发现,让孙成源觉得食用菌市场大有可为。

在有了这个念头后,孙成源逐渐将心思转移到食用菌养殖上,为此,他四处考察市场,并将目光锁定在香菇上。“我发现,从全国看,香菇可以分为冬菇和夏菇,冬菇主要产地在河南以南,受南方的高温影响,主要在冬天出菇,而夏菇则集中在河北以北,出菇时间集中在夏季。然而从养殖量上看,冬菇远超夏菇,这就说明夏菇的市场还有很大缺口。而大连气候就非常适宜养殖夏菇。”孙成源告诉记者,在大连养殖香菇可以赶上两次高峰价格。“一次在五月份,南方温度太高,已经不适宜出菇了,而大连以北又由于温度还比较低,同样不利于香菇成长。物以稀为贵,香菇价格自然上涨。同样的原因,每年的七月份大连的香菇也可以卖上高价。”

返乡建农业专业合作社,所产香菇被销往香港澳门

那么大连那么大,把香菇大棚建在哪里呢?庄河是大连菌菇养殖的主要产地,但孙成源几经考虑,还是回到了家乡星台街道,把他的香菇大棚建在了张屯村。“一来温度湿度适宜香菇养殖,二来,这么多年没为家乡做点什么,也想借着香菇养殖让乡亲们多一条来钱道儿。”孙成源说。

在经过了市场考察、技术学习、资金筹措后,2016年11月,孙成源回到家乡,注册了大连双盛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张屯村投资盖了35个香菇大棚,并雇当地近百户低收入村民进香菇大棚打工。“进棚干活的乡亲有的是每天都来的,这部分人的工资有3000多元,也有一部分家里还有地,有时间就来,每个月也能挣上2000多元。”孙成源说。

2017年,孙成源的香菇大棚开始出菇。2017年全年,孙成源香菇总产量近15万公斤,并按品相分为几等,其中一等菇售价为每公斤12元。沿着京广高速,由青岛至广州,终至香港澳门,这些香菇被销往各地。

“公司+农户”新模式,三年内将带动500户低收入户增收致富

相对去年合作社的利润,孙成源更关心的却是那些在他的香菇大棚里干活的乡亲们。在他看来让乡亲们学会养殖香菇的技术才是关键。“有了技术我可以给他们提供菌菇棒儿,他们就可以自己建棚自己干。”孙成源说,要想做大普兰店区的香菇养殖产业,光靠自己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周围的人都干起来,这个产业才能形成规模。为此,合作社还推出了“公司+农户”的模式,“凡是在我这儿干活的乡亲,要是觉得自己的技术过关了,可以以每棒4.4元的价格,从我这儿购买菌菇棒,在我的大棚里养殖,出菇后,销路由合作社解决。如果每个菌菇棒全年出菇售价低于4.4元的,损失由合作社买单,高于4.4元则利润全部归购买者。”孙成源希望借此将香菇养殖在当地推广开来,“乡亲们逐渐接受了这个产业,自然会想着投资建棚。”

孙成源告诉记者,香菇是高营养食用菌,不分旺季淡季,是长年生产的产业,投资少,见效快,当年能挣二三茬钱,最适合农户干。而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保证了菌棒、技术指导、香菇回收销售,全由合作社负责,零投入、零分险,解除香菇养殖户的后顾之忧。经过去年一年,今年已经有4个人从合作社购买了菌菇棒。“他们每个人都是15000棒,预估收入在30000多元。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合作社计划用3年时间带动500户低收入户建香菇大棚,增收致富。”孙成源说。

评论(条)
zhifujing.org  三农致富经